心系百姓助推“瓶改管”
惠山區洛社鎮徐貴橋社區新興二村的部分居民一直有個“心結”——這里有幾幢大樓遲遲沒有通上天然氣,居民們不得不使用價格較貴的瓶裝液化氣。如今,在當地黨委政府部署下,得力于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協商推動,這一困擾群眾多年的民生領域難點問題得到破解。洛社鎮公用事業科副科長錢克剛介紹,今年實施的“瓶改管”工程,讓老舊小區的“通氣難”成為了歷史。目前新興二村40至47號110戶居民、18家店鋪已經完成燃氣管道鋪設,不少家庭已辦好相關手續,用上了安全又廉價的天然氣。徐貴橋社區居民陳彩華說,用上管道天然氣后,自己家的燃氣費用有望從原來每年1000多元降到400元左右,“不但省錢,更省去了換氣瓶的麻煩,還非常安全。”
“雖然近年來管道燃氣用戶發展很快,但在洛社鎮仍然存在不少‘死角’。”惠山區政協委員孫國新家住徐貴橋社區新興一村,是10多年前第一批享受到天然氣便利的用戶之一。然而,咫尺之遙的新興二村,卻有百余戶居民一直難以“通氣”,群眾呼聲十分強烈。今年年初,孫國新通過走訪調研,收集整理了大量群眾訴求,并歸納梳理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建議,以“社情民意”形式上報惠山區政協,很快送到了相關部門領導案頭。隨后,孫國新等政協委員又在政協“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會”上提出加快老舊小區“瓶改管”的相關建議,得到區、鎮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。今年上半年,恰逢新興二村等一批老舊小區進行改造,“瓶改管”工程順利納入其中。
“瓶改管”的難處,并不僅僅在于資金?;萆絽^政協委員劉國強是一名從事高分子材料生產的企業家,對化工產品的安全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和重視。“農村集鎮特別是農民自建房鋪設燃氣管道,安全是頭等大事!”在洛社鎮老舊小區“瓶改管”工程中,劉國強成為了義務“安全員”:協商議事會上,他圍繞安全問題建言獻策;施工現場,他針對安全生產開展監督;村頭巷尾,他向百姓開展安全宣傳。政協委員們對“瓶改管”的關注還延伸到了使用環節。何建華委員從事老年人服務行業,她發現老年人群體在使用管道天然氣時面臨一些特殊困難,比如繳費網點離家較遠,又不會使用現代支付手段。又比如煤氣灶開著,老人卻忘記了,去做其他事情而導致危險發生等等。于是在協商議事過程中,何建華提出了“瓶改管”對老人家庭要提供報警器、自閉閥等“適老化”設備,要推出更多人性化、多樣化收費模式。
協商議事活動收獲的眾多“金點子”,為洛社鎮“瓶改管”工程順利推進添柴助力。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鎮已采納政協委員們的意見,把“瓶改管”列入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,與相關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管道燃氣在集鎮區、農村規劃發展區全覆蓋。